国家投融资政策
作者: 时间:2020-07-15 14:57:36
第一,首先是需求侧政策导向,紧紧围绕有效需求扩大有效投资,决胜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。发挥消费在经济增长中起到基础性作用。
第二,供给侧政策导向,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。扩大补短板、强弱项领域的投资,包括基础设施建设、产业转型升级、增强发展后劲、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,尤其是脱贫和污染治理等。
第三, 促进融资模式转型。面对不断膨胀的地方债务规模以及由此带来的地方财政压力,监管层不断加强对地方债务的管理。地方融资模式转型是公共领域市场化改革和重塑政府与市场、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必由之路!从高度依赖地方政府信用的融资模式转向政府信用+项目/企业信用的双轮驱动。
第四,提高直接融资比重,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。直接融资具备诸多优势,包括多元投资主体,多元投资决策,提高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,风险分散等。直接融资比重提高将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堆积在银行体系!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,拓宽和优化投资项目的直接融资渠道,方向包括:支持发行项目收益债、重点产业专项债、引导保险和社保等机构资金投向、规范发展多层次股权市场,促进企业“降杠杆”、鼓励存量资产证券化。
第五,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。要从源头上防范系统性风险,特别是金融风险。首先,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。加强政府债务管理,稳妥处置存量,有效遏制增量,努力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。其次,严防国有企业杠杆/债务,遏制金融市场高杠杆投机炒作,有效防范处置银行不良贷款,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。最后,加强对不良资产、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防控。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,有序化解不良资产、影子银行、互联网金融等突出风险点,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!
第六,发展数字金融。首先,推行普惠性“上云用数赋智”服务,强化数字化转型金融供给。探索建立政府-金融机构-平台-企业联动机制,以专项资金、金融扶持形式鼓励平台为企业提供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以及虚拟数字化生产资料等服务,加强数字化生产资料共享,通过平台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、企业多次复用的形式,降低企业运行成本。 其次,鼓励发展供应链金融。结合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,探索完善产融信息对接工作机制,丰富重点企业和项目的融资信息对接目录,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联合金融机构建设产融合作平台,创新面向上下游企业的信用贷款、融资租赁、质押担保、“上云”保险等金融服务,促进产业和金融协调发展、互利共赢。